English

是面临困境还是不可取代

2000-06-08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在中国小说学会第五届年会上,评论家雷达对小说的前景持悲观态度。作家冯骥才则使用了“困境中的小说”的说法,认为就“内部情况”来讲,作家们很难创作出“大作品”。创作小说本是一种“心灵之需”,现在大多变成了“市场之需”,献媚于市场成了很多人的一个出发点。就外部“生态环境”而言,研究小说理论的环境正在逐渐失去,它为媒体所侵占,体现出来的是白领趣味,娱乐占据了主要“领地”,文学变得没有持久性,成了零散的碎片。人们所关心的是文学事件,而不是文学自身的东西。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汤吉夫认为,任何艺术形式都有一个自生自灭的过程,小说也不例外。小说最能打动人的是靠它所拥有的人文精神内涵,但是现在不少作家在创作时为“衣食”所累,考虑的多是金钱等非艺术因素。

作家陈忠实却表达了另外一种意见,认为小说是不可取代的,现在和将来都会有人在认真写作,持之以恒地为人文精神而追求着。现在难以产生“大师级”作家的原因很复杂,但是商品经济压制了小说发展的说法并不能成立。美国、日本等国的商品经济已十分发达,小说佳作也不时出现。其实商品经济时代更能考验人性,更有灵与肉的撞击,作家们在其中深入探索,不断追求,完全有可能产生出好作品。

(《大河报》2000.6.3李鹏飞文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